诸葛亮曾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熙熙攘攘的人群,匆匆忙忙的步伐,不知不觉占据了自己太多的时间,渐渐地,心情也越来越浮躁。待到夜深人静时,又陷入到内耗之中。
心情郁闷之时,不妨读一读这些清静的诗句,让疲惫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
第一首:唐代王维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感悟:
作为史上最会写“静”的诗人,王维的诗句,总是以唯美梦幻的意象,辅之以不落俗套,浑然天成的以动衬静修辞技巧,使人仿佛置身于禅境之中,欣赏一幅构思精妙的水墨画。
画中的玉兰花,如水中芙蓉,云蒸霞蔚,美不可言。她不为悦己者而开,也不为己悦者而落,只是由着自己的心意,静静地,自顾自地开落着。
隐于空无一人的深山之中,无人欣赏她的容颜她毫不可惜,无法看见街市的繁华她也不会难过。
诗人画的是辛夷坞花,更是自己的心境。他眉目有山河,心中有禅意,故而作出来的诗,才能如此的澄澈空明。
读此诗时,不由得联想到王维的伯乐,张九龄笔下的兰花与桂花,他说: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不论是兰花,桂花,亦或是木兰花,都有着独特的生命力,如张九龄所言: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
第二首:唐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感悟:
李白的诗句里,也不乏静意。只是相对王维而言,他的静,更多的是内心孤独与无奈的写照。
诗人一开口,便用极度夸张的语句,勾勒出极其安静的景象:
茂密的山林里,不见一丝鸟影,一声鸟鸣,万里长空唯有一片白云,飘向远方,似乎也不愿过多停留。
后两句中,诗人同样赋予了这座山生命力:
偌大的敬亭山下,唯有诗人一人,久久望着远处,不愿离去。一人,一山,似知己好友一般虽然不言不语,但他的孤独,它已然知晓,而山的寂寞,他也懂得。
此中意境,与辛弃疾中的那一句自恋之语,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第三首:唐代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感悟:
苦吟诗人贾岛的这首作品,因别出心裁的推敲技巧,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
诗人记录的是拜访朋友李凝未果这件寻常小事,一开口,便将读者置于杂草丛生,荒芜僻远的田园村落之中。
读到第二句时,画面中忽然出现一轮明月,一位僧人,一只倦鸟,一棵松树。
皎洁的月光下,僧人轻敲着山门,他已经尽量压低声音,却还是惊动了树上的鸟儿。
片刻过后,敲门声止,鸟儿继续休息,一切又回归了最初静止的画面。
如此静谧的画面,似乎让诗人也萌生了隐居的念头,于是在诗的最后,与朋友约定过些时日与他一起隐居。
第四首:唐代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感悟:
盛唐时期,寻隐之风盛行,诸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李商隐的《北青萝》,皆是其中经典,本诗亦如此。
隐士居住的环境,那必定是如鸡犬之声相闻,落英缤纷,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诗人只身一人沿着林间小道一路前行,树越来越茂密,山路也越来越窄,偶尔出现的野鹿,更凸显出山林的寂静。
过了正午时分,还未有听到道观传来的钟声,想必隐士此时并不在院里。
果不其然,诗人寻了许久还是未见到隐士,想到自己费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连隐士的面都没见到,自然是有些不开心……
这就是李白,开心和不开心都写在脸上!
第五首:唐代刘昚虚的《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感悟:
同处于盛唐之中,刘昚虚的诗清淡如孟浩然,空灵似王维,读之亦有清风拂面之感。
读此诗时,仿佛跟随着诗人的脚步,一个人静静地走在山路之中,不知不觉间来到山野深处,白云尽头。
白云尽头,亦有另一番赏心之景:
溪水清澈,芳菲可人,摇曳生姿。朋友的山居便在这寂静的山野之中。
白日所见是青山染墨,所闻是朗朗书声,夜里所及是清柔月光,清凉晚风,处处给人以闲适之感。
全诗虽只字未提静字,却已然道出山居的宁静与幽远,如同余韵萦绕,令人百般回味。
第六首:南朝王籍的《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感悟:
王籍师承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故而诗风也多幽静,恬淡,本诗便是他的代表作。
全诗句句对仗工整,似一幅精心打磨的工笔画。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这一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于声声蝉声中凸显山林之幽,声声鸟鸣衬托山野之静,开创了以动衬静手法的先河。
读此诗时,不禁想起王维笔下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置身于如此静美的画卷之中,两位王姓诗人,都生出了归隐的想法。
第七首:唐代温庭筠的《碧涧驿晓思》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感悟:
温庭筠的这首诗写的是羁旅之思,少了几分忧愁,别具一种朦胧淡远的韵味。
月落西山时,杜鹃鸟也停止了啼叫,栖息在树上,庭院里的杏花自由自在地开落。万籁俱寂之时,诗人也渐渐进入了梦乡。
待到梦醒时分,诗人躺在驿站的床上,思绪回到了昨夜的旧梦,远在天涯的楚国。
至于旧梦的内容,楚国的意义,诗人并没有明说,而是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他没有沉浸在梦境带来的烦忧中,许是因为这深山之中的驿站,过于安静,让他瞬间便忘却了世俗的纷纷扰扰。
或许是如他另一首羁旅之作《商山早行》所言: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那一刻他梦中所想的,或许也是久违的故乡吧!
第八首: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感悟:
放眼整个大唐,再没有比这更冷,更静,更孤独的五言之作了。如今再读这首千古绝唱,更像是诗人心境的外化。
诗人一开头便用极其抽象的言语,勾勒出极为寂静的画面:
暴风雪至,群鸟飞,众人离,天地之间唯有茫茫苍雪。
在这冰天雪地的冬日里,画中渔翁却不惧严寒,依旧穿着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泛舟于江面上之孤独地垂钓。
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渔翁一样,犹如小小蜉蝣飞翔于茫茫宇宙,为心中的天道不断求索,不惧风雨,即便是被贬谪到千里之外,依旧不改初心。
独自面对人生的坎坷,他早已习惯了忽如其来的风雪,只是“人非草木”,日子久了,他还是会感到孤独。
第九首:唐代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感悟:
五言长城刘长卿的代表作,虽字字不提冷,句句未说静,却充满了寂静感,孤独感。
诗人只用二十个字,便渲染出寒冬山野之静:
凛凛冬日,暮色西垂,苍山悠远,寒意渐浓,诗人是漫天雪地里唯一在暗夜中前行的人。
他目之所及仅有三两白屋,于是便向前走去,想借宿于此。
屋舍主人想必是热情招待了他,并同意了他留宿的请求,这让他的心里多了几分安慰,暂时忘却了仕途上的不顺。
夜里,主人院子里传来一声犬吠,为这寂寥的夜晚带来些许生气。
至此,诗已尽,而意犹在。
第十首:唐代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感悟:
王维的这首诗,以辋川地名为题,一如既往的禅意无限,意蕴无穷。
清幽寂空四个字里,他似乎最喜欢的还是“空”字,起笔便用空山,营造出杳无人迹的寂静氛围,时而传来的一阵人语声,更衬托出山林的幽静。
后两句中,诗人转而写起了头顶的阳光,脚下的青苔。山林深处,幽暗潮湿,落日的余晖映在深林之中,穿过树木的缝隙,又照在青苔之上。
此时此刻,一点阳光与一片幽暗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更凸显出山野之幽深。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见闻文章网 琼ICP备2023007320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