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首:准,准,准你嫁夫君。去禅心,超梵尘,脱袈裟,换罗裙,免得僧敲月下门。
据说古代有个尼姑庵,尼姑庵里有个漂亮迷人的尼姑。
尼姑是出家人,但是很多出家人不能够六根清净,虽然出家,想的还是男女之事。
这个尼姑和当地一个姓孙的公子相好,由于尼姑的身份好说不好听,所以两人一直偷偷摸摸,非常不方便。
最关键的是,纸防不住火,时间一长,不少人都听说了这个尼姑的风流韵事。
就像现在很多人“奉子结婚”一样,眼看着事情遮不住了,尼姑就和孙公子商量:“事到如今,你还是直接娶我吧。不然,你们家的名声反而会更加糟糕。”
孙公子一听,想来想去,还是同意了尼姑的提议。
于是,尼姑就来到了官府衙门,请求知府大人同意她还俗,嫁给孙公子。
知府一看尼姑的状子,忍不住哈哈大笑,心里想:“尼姑风流事,今天我也闻,有趣,有趣!”
然后,知府就写下了一首风趣幽默的诗,作为答复尼姑请求的判词。
诗的前几句,意思很明白,知府答应了尼姑的要求,让尼姑脱离“禅心”,脱掉“袈裟”,穿上普通女人的衣裙,过普通女人的小日子。
诗最搞笑的地方,在于最后一句。“免得僧敲月下门”,这句话有些玄机,有些内涵。
显然,知府认为这个尼姑平日里喜欢拈花惹草,不是那么安分守己的人,要不然尼姑也不会和孙公子认识并相好了。
所以,知府大胆想象,调侃尼姑在认识孙公子以前,曾经与某些个和尚相好,甚至和尚大晚上偷偷跑到尼姑庵与尼姑幽会。
等于说,知府虽然同意了尼姑还俗的要求,但是知府心里对尼姑还是有些看法的。
只是,这种看法并不会影响知府“成人之美”的想法,反正孙公子又不是知府的儿子。
后人阅读这首诗,同样会感觉十分有趣,感觉知府很有才。
首先,诗词开篇一连三个“准”,显示出尼姑还俗的急迫感,也显示出知府对这件事的支持态度。
然后,连续4个三字句的运用,去禅心,超梵尘,脱袈裟,换罗裙,让“尼姑”与“新娘子”的身份在无形中形成对比,虽然没有明显的说法,却耐人寻味,会让读者自觉去思考,去猜想。
最后,免得僧敲月下门,有调侃有揶揄也有理解,有含蓄有夸张也有趣味,让人拍案叫绝。
第2首:翻身筋斗星飞快,甘自一生从乞丐。世间多少伶俐人,输他跳出圈子外。
大家猜一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没错,其实这是写古代杂耍的“猴戏”,写的是那些耍杂技的猴子。
古代有不少走江湖的乞丐,训练出非常机灵的猴子,让猴子翻筋斗,让猴子钻火圈,借此吸引观众的注意,获得观众的赏钱。
诗的第1句写猴子表演时候的机灵和精彩,体现猴子的不凡水平。
第2句,甘自一生从乞丐,则是承接第1句,形成了一个巧妙的转折:“猴子虽然很机灵很聪明,但是命运却掌握在乞丐手上,一生都是傀儡。”
读者看到这两句诗,已经很佩服诗人的才华了。而诗歌的结尾部分,又形成了一层转折,让读者的佩服更上一层楼。
世间多少伶俐人,输他跳出圈子外。这两句诗什么意思呢?
首先,卖艺的猴子是“伶俐聪明”的,这是一个大前提。
然后,世上有很多聪明人,玩弄人心,玩弄算计,只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这么一看,感觉这些伶俐人反而比不上耍杂耍的猴子。
因为猴子能够跳出圈外,能够钻出“火圈”,继续下一次表演。
而很多聪明人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跳不出圈子,永远失去了机会,成为了人间的笑话。
显然,这首诗不但立意高远,而且写法精妙。诗人用幽默滑稽的口吻,通过街上卖艺的猴子来表现“在人间卖弄聪明”的“伶俐人”,认为这些伶俐人只能一时风光,只能一时得意,最终还是会自食恶果。
相比之下,猴子选择听从“乞丐”的安排,反而算是一种幸运了。
诗人当然不是羡慕猴子,而是通过对比来表现诗人对“伶俐人”的嘲讽,其中深意,值得我们感悟。
说句题外话,《西游记》是以猴子孙悟空为主角的神魔小说,后来也有不少续书。
比如“天花才子”的《后西游记》,写的是“孙小圣”、“唐半偈”等人模仿唐僧、孙悟空西天取经的故事,前往西天寻求“真解”的故事。
这本《后西游记》有许多借题发挥的地方。我之所以提到《后西游记》,也是因为这本小说同样描写了“圈子”的可怕。
小说中,孙小圣一行人,遇到了一个可怕的敌人“造化小儿”。(妖怪的名字,显然有“造化弄人”之意。)
造化小儿的法宝非常奇怪,不是什么神兵利器,而是一大堆圈子:名圈、利圈、富圈、贵圈、贪圈、嗔圈、痴圈、爱圈、酒圈、色圈、财圈、气圈、妄想圈、骄傲圈、好胜圈……
就像这首诗说的那样,身为“石猴”的孙小圣没有私心杂念,所以前期一直轻松过关,不像凡人那样在“造化圈子”下溃不成军。
等到造化小儿拿出了“好胜圈”,孙小圣也吃不消,直接被拿下。
显然,这段情节具有鲜明的讽喻意味,结合上面这首诗“世间多少伶俐人,输他跳出圈子外”,相信会让人有所启发。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见闻文章网 琼ICP备2023007320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