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parency
【编者按】文字无言,声声入耳。古诗千万,撩动心弦。“4·23”世界读书日,读游清远,邀您共赴大美岭南,赏清远清新区山水之美,品岭南城市韵味,感受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领略城市美学的多元风采。
悠悠北江畔,群星耀中宿。
清远前身脱胎于中宿古县,位于清新。
有着700余年建制的中宿居,
可谓清远的“青春年少”。
清远清新青山绿水
摩挲于斑驳的古城墙,
踌躇于古朴的泽荫亭。
300余岁古榕光影印照的,
烫金大字牌匾“泽荫汾渝”,
凝聚了宗族密码和对后裔的期许。
泽荫亭
朱汝珍,这位清代榜眼的故事,
如同清远的历史一样,
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但他始终心系家乡清远。
白米埔
在清远清新,
朱汝珍留下了诸多印记。
蓊蓊榕树下,一方碧塘前,
他曾在白米埔的朱氏大宗祠讲学。
泽荫亭
传承朱熹严谨治学的理念,
保存了近百年的旗杆夹石碑,
诉说着他教书育人的岁月。
“学宗孔孟 位配曾颜”,字字珠玑。
朱氏大宗祠琅琅读书声,余音绕梁。
朱氏大宗祠
太和古洞
循着朱汝珍的足迹,走向太和古洞。
他笔墨肆意,挥就“太和古洞”四字。
探寻摩崖石刻,石刻的纹理与细节缓缓铺陈开来,
历史印迹和文化脉络徐徐显现。
太和古洞摩崖石刻
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仿佛是朱汝珍当年讲学时的宁静延续。
摩崖石刻上的文字,
如同历史的低语,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先贤的学识与品德,
如同清远的山水一样,滋养着这片土地。
笔架山
从享有盛名的清远八景之一的“笔架看云”,
从清新人最喜沾沾文运的鳌头塔可窥一斑。
鳌头塔
在清远清新,书香与山水交融。
古村落以八卦象数设计,
迂回曲折的巷道两侧,
瑯祖家塾、耕隐别墅、崇善精舍等,
如散佚的诗篇,串珠成链。
中宿古县
黄皮清香至,耕读滋味长。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游历北江,
留下无数诗篇。
明代大儒陈献章传道授业解惑的故事,
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
笔架山瀑布
笔架清风、冽江碧水,
将军铁马、榜眼文章。
三禾稻里民宿粤书吧
在清远清新, 书香之地宛如星罗棋布,
散落在山水之间
三禾稻里民宿粤书吧,
静谧地栖息于稻田与山林的怀抱,
为旅人提供一方阅读的净土。
美林少儿分馆,童声琅琅;
松林分馆 ,松涛阵阵。
美林少儿分馆
这些书香之地,
如同清远清新的文化灯塔,
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松林分馆
古城文脉传承,百年书香延续。
无论是忙碌的旅人,
还是求知的孩童,
亦或是热爱文化的长者,
在这里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期待更多人走进这些书香之地,
开启一场场心灵与智慧的清新之旅。
航拍清远清新区
(注:朱汝珍(1870-1943),字聘三,号隘园、玉堂,广东清远人,光绪三十年(1904)末科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指导 | 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制作 | 清远市图书馆 羊城晚报大美岭南融媒体工作室
视频团队:
总策划 | 郑晓燕 马汉青 郑强
策划、文本 | 魏琴
统筹 | 熊新元
执行 | 李程 邓理惠 何奔
航拍、摄影 | 刘 光 戚容源 唐德荣
剪辑、特效 | 刘承瑞 刘忠
海报 | 何晓晨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见闻文章网 琼ICP备2023007320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