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阵地,4月1日,省委书记刘宁到河南大学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贡献智慧力量。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科研投入。一是政府应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同时学校也应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支持,拓宽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二是加大对重点学科、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的建设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分配和监管体系,确保资金能够精准投入最具潜力和创新性的项目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一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科研人才来河南高校工作。二要加强学校内部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学术团队协作机制,为科研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团队支持。三要打造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积极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创新团队。通过优化团队结构、明确研究目标等方式,不断提高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一要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明确科研成果转化的流程和规范,加强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建设,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二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通过共同开展技术研发、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共建研发中心等方式,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三要提高企业对高校科研成果的认可度,加强科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完善科研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一要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真正让有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二要推行科研攻关“揭榜挂帅”激励制度,依法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对“挂帅者”充分信任,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创新。三要完善按实际贡献分配的机制,健全科学有效的容错机制,让“挂帅者”劳有所获、心无旁骛。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灵活设置课程。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新兴学科和前沿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二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三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联合培养项目。
加强实践教学。一要加大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投入,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和条件,升级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与更多业界头部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二要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时间和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三要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培训和进修,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一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开设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具有成功创业经历的企业家、投资人等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贴近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指导。三要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四要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深化产学研合作
完善合作机制。一要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的沟通协调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定期召开产学研合作联席会议,明确知识产权归属、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关键内容,加强合作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二要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各方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将产学研合作渗透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转化等多个环节,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拓展合作领域。一要加强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如在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河南省的新兴产业布局。二要关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引入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助力传统产业的焕发新生,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宽产学研合作的视野和范围,推动科技创新全球化发展。
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一要紧密结合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调研和分析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二要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三要推动学校的科研成果在河南省内转化和应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学研合作等措施,强化高等教育对河南的科技和人才提供更大的支持,更好地服务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河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见闻文章网 琼ICP备2023007320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