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文章网 手机版
热门文章
  • 甘井子区举办“赋能争先 聚力攻坚”知行学堂第二期培训
    为强化春季火灾防控工作,全面提升干部群众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意识,3月21日,区委组织部举办“赋能争先 聚力攻坚”知行学堂第二期“消防应急”专题培训。 按照“大力支持业务骨干走上讲台”的工作要求,本次培训邀请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和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分别以《防救结合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基
  • 续航灭霸来了!7300mAh大电池+90W快充,月底发!
    近日,vivo Y300 Pro+ 配置被曝光了。此前 Y300 系列凭借出色续航与亲民价格已积累不少好口碑。Y300 Pro+的配置从处理器性能提升到影像优化,可以说是亮点十足。小雷先带大家看看外观。Y300 Pro+ 延续了前代 Y300 Pro 的全等深微四曲屏,配备 6.77 英寸屏幕,具备
  • 《落子未来》!大连新势力崛起
    今晚8点大连新闻综合频道,锁定系列纪录片《落子未来》第三集《引智聚企》,带您走进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全球独角兽企业和极具创新发展潜质的瞪羚企业,了解大连创新矩阵的重要力量,解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看这片科创热土如何以科技为笔以产业为卷绘就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蓝图全球独角兽——不同“钒”响位于
  • 今日开票!2025 中超大连英博主场首战在即,燃爆梭鱼湾!
    来源:大连英博足球俱乐部、甘井子文旅▼▼
最新文章
  • 热度飙升!“五一”来海南,就这么玩
    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本周以来,多个线上旅游平台显示,海南酒店搜索量、机票搜索量大幅上升,海南成为全国游客出行的热门选择。飞猪发布的《2025“五一”假期出游风向标》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海南的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超70%,前往海南的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60%,包车、接送机/
  • “实力让人惊叹”!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协会负责人眼中的中国机器人企业
    一场中国机器人的产业盛会,成为许多外国观众的拍照“打卡点”。 4月25日,在深圳举办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上,时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几名外国观众围着一台中国人形机器人拍照、录视频,而人形机器人则向他们友好地打招呼甚至鞠躬致谢。外国参展团在拍摄中国机器人产品在展会现场,证券时报记者通过一位经常驻足在各大
  •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
  • 金正恩出席驱逐舰入水仪式
    当地时间4月25日,朝鲜人民军海军驱逐舰入水仪式举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出席活动。来源 | 央视新闻客户端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特朗普这么整,中国也想明白了:先从巩固“周边”做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6:36:00    

2025年4月8日至9日,中央召开周边工作会议,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中国与东盟各国地缘相接、血脉相连,文化同源、心意相通,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双方共同缔造了亚洲文化的多元风貌,携手守护人类文明的璀璨瑰宝。自古以来,东南亚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枢纽,见证了千年的商贸往来与文明交融。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镌刻了中国与当地友好交流、经贸往来的不朽篇章,成为双方深厚情谊的历史见证。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保持中国-东盟友谊之树长青,必须夯实双方关系的社会土壤。人文交流正是中国和东盟各国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它跨越历史长河,沉淀出中国和东盟面向未来、相向而行的深厚根基。

一、同发展共命运:经济融合深化互利共赢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始终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通过贸易互通、基础设施互联和产业互补,构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坚实基础。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6.99万亿元人民币,连续五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亦有望年内签署,进一步降低关税壁垒,扩大服务贸易与投资开放领域。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基石。连接中国昆明与老挝万象的中老铁路,自开通以来,客货运输量稳步增长。中老铁路开通后运输旅客超2000万人次,推动老挝从“陆锁国”转型为“陆联国”,激活了沿线经济带。2024年12月,中越签署跨境标轨铁路合作项目政府间协议,“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有望于2025年底开工。该铁路建成后,将显著缩短中越之间的运输时间,促进两国及区域互联互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实施的“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高质量发展”试点已启动,推动了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的组建,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投资合作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坚实支柱。中国是东盟第二大外国投资来源地,投资领域不断拓展,新兴领域成果显著。在产业协同方面,中国与东盟聚焦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转型。泰国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绿色金融及跨境电商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马中关丹产业园累计工业总产值超600亿元,成为区域产能合作的典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为产业链重构注入新动能。双方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的联合研发项目逐年增加,形成“技术共享、市场共拓”的创新生态。

在金融合作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与东盟国家达成超8000亿元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签署结算协议。此举意义重大,既降低了企业汇率风险,又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中国外贸企业在与东盟国家进行贸易时,可直接使用本币结算,规避了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同时,该举措还支持了东盟国家发行熊猫债,加大了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吸引了更多国际资本流入。深度融合的经贸关系,使中国与东盟形成了“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

二、交流互鉴民心相通:文化共鸣构筑精神纽带

文化是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柔性力量”。在文明交流的宏大版图中,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互动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以多元形式徐徐展开。

中国与东盟的文明交流在数字化浪潮中闪现璀璨星光。双方在文明交流领域锐意创新,借助非遗互动、艺术展览等多元形式,使“海丝一家亲”这一温馨议题在TikTok等国际知名平台声名远扬。数字化传播宛如一颗耀眼的新星,成为文化交流的新亮点。2024年中国-东盟文化论坛,通过线上直播方式,将精彩文化盛宴呈现于全球观众眼前。双方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与艺术成果如繁花盛开,从古老神秘的东方传统技艺到独具魅力的东南亚艺术风格,每一件展品、每一场表演皆承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令观众仿若穿越时空,领略不同文明的独特魅力。

教育合作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重要支柱,双方在人才培养领域深耕细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双方已实现20万留学生的互派交流,这些青年学子犹如文化交流的使者,怀揣求知热情与跨文化探索之心,往来穿梭于中国与东盟各国,于交流互鉴中深化理解、缔结友谊。42所孔子学院在东盟大地为当地民众开启了解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窗口。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成为教育合作的核心平台,举办各类活动70余场,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文交流网络。各国教育工作者、学者与学生汇聚一堂,共享教育经验、共探学术前沿,协同推动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青年作为未来之希望,亦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力量。诸如青年精英交流节等活动,为中国与东盟青年搭建了广阔交流平台,培育出一批具备国际视野与领导力的未来领袖。活动中,青年们围绕文化、科技、环保等热点议题深入探讨,思想碰撞,激发智慧火花,为双方合作注入新活力。中国广西与东盟国家的中医药合作项目成效显著,双方在传统医学交流与发展上携手共进,不仅促进了中医药知识的传播与应用,还带动了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等产业的合作,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双赢。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已成为文化交流的盛大节日。通过展览、表演、体验等多种形式,双方独特的文化遗产得以全方位展现,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观众可欣赏到精美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聆听悠扬的东南亚民族音乐,品尝地道的特色美食,沉浸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交流互鉴为增进民心相通提供不竭动能。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不仅深化了双方民众的相互理解与情谊,更于媒体合作论坛、视听周等多元平台上持续创新叙事范式,为“民心相通”注入持久驱动力。以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为例,双方媒体机构积极展开协作,通过联合制作节目、互派记者等举措,有效打破信息壁垒,深化彼此认知与合作。一系列优质合作节目,如纪录片、电视剧、综艺节目等,以鲜活生动的形式讲述中国与东盟的故事,展现双方民众的生活图景、梦想追求,引发观众强烈共鸣。此类媒体合作成果不仅丰富了双方文化产品矩阵,更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坚实的舆论支撑。

三、高水平对话多领域合作:机制创新引领区域治理

当前,中国与东盟的对话机制已全面覆盖经贸、安全等关键领域,多层次的对话平台实现治理效能提升,为区域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机制建设尤为突出。以澜湄合作机制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重要框架,中方与东盟国家在多领域合作中展现出广阔前景。科技领域,双方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合作应用。中国科技企业与东盟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研发,协同攻克技术瓶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当地产业升级。环保领域,双方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国积极分享绿色技术经验,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与东盟国家共同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安全领域,双方强化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威胁,维护区域和平稳定。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等举措,有效提升应对安全挑战的能力。数字经济治理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积极推动共建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体系。双方通过政策对话、制定技术标准等方式,构建公平、合理、透明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在智库合作领域,中国与东盟国家已取得显著进展。双方通过举办高层论坛、研讨会及构建联盟等形式,围绕金融、国防、海洋经济、产业技术及“一带一路”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有效推动了政策共识的形成与区域合作的深化。自2004年东博会永久落户南宁以来,已举办20余届高层论坛,形成涵盖经贸、安全、环境的立体合作网络。2024年论坛发布《中国-东盟文化旅游共同发展倡议书》,提出信息共享、文明互鉴、品牌共建、绿色生态四大行动纲领,为区域文旅融合提供制度保障。中国-东盟防务智库交流聚焦地区安全挑战,持续强化双方互信合作。中国(海南)-东盟2024智库论坛则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与东盟海洋合作注入新动能”展开研讨。中国-东盟行政院校和智库研讨会倡议构建“中国-东盟行政院校和智库合作网络”,旨在通过合作提升治理效能,服务科学决策,促进双方在治国理政、领导力及公共政策等领域的交流,推动人文互鉴。中国-东盟“一带一路”智库论坛致力于促进民心相通与务实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中国-东盟智库合作论坛则围绕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展开深入探讨,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新兴领域的合作搭建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与交流平台。

四、增强区域福祉塑造未来图景:包容发展共绘蓝图

中国-东盟以“五大家园”(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为愿景,推动包容性增长,显著提升了区域福祉:基础设施升级推动就业增长与经济繁荣,贸易便利化举措平抑物价,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区域认同。展望未来,双方需深化文明互鉴,共筑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一)深化数字技术赋能:构建跨文化对话新范式

中国与东盟在数字技术赋能人文交流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推动该领域发展,双方需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加速文化大数据中心建设,整合历史文献、非遗技艺及语言资源,构建多模态文化数据库;其二,搭建中国-东盟文化资源共享平台,以便利双方民众获取对方文化资源;其三,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文化遗产版权保护中的应用,构建跨境数字文化资产交易平台,助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其四,激发民间与个人创造力,构建多层次、多语种、多场景的文化传播体系;其五,借助网红跨境影响力,将其转化为消费潜力、投资机遇及旅游需求。

(二)强化青年交流机制:培育区域命运共同体认同

青年乃文明互鉴之天然桥梁。2024年,“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成效斐然,吸引逾1500所学校参与,职业教育合作领域广泛,涵盖新能源、轨道交通等。展望未来,双方亟须构建青年交流长效机制,具体举措包括:推动高校联合开发跨文化课程、设立专项基金以支持东盟青年在华创业、联合打造“数字丝路”在线教育平台等。同时,举办中国-东盟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激励双方青年在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领域展开竞争与合作;并加强双方高校间的师生互访与交流项目,以增进彼此了解,深化友谊。

(三)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共生

中国与东盟已依托非遗周、中医药合作等机制,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未来,双方需构建“保护—创新—传播”三位一体协同机制:其一,以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构建数字化档案体系;其二,推广“非遗+文旅”产业融合模式,开发文化IP衍生品;其三,借助“中国-东盟视听周”等平台,联合制作纪录片、影视剧及短视频等多元作品,提升文化叙事影响力并构建全球传播网络;其四,共同打造中国-东盟文化遗产旅游线路,整合双方文化遗产资源,塑造特色旅游品牌;同时,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领域的技术合作与交流项目。

(四)应对挑战与平衡发展:构建可持续互鉴模式

中国-东盟文明交流互鉴需构建可持续性发展模式,具体举措包括: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扶持数字文化、青年创业等关键领域;鼓励省级政府与东盟城市缔结“文化姊妹城市”,夯实交流基础;强化对网红内容的引导与规范,规避文化冲突与误解;通过构建系统化、平台化的产业链,提升抗风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潜力,共同推动双方文明交流互鉴事业稳健前行。

中国始终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2025年4月14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出访东南亚三国,开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为双边关系注入新动能。此次出访既延续传统友谊,亦为深化合作、面向未来提供重要契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是历史积淀与时代机遇的交汇,合作领域从经贸互补拓展至文化共鸣,从机制创新延伸至福祉共享,已超越传统国际关系模式。更具包容性、可持续性的文明互鉴体系,将为全球南南合作贡献“中国-东盟方案”,深刻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原标题:《中国周边工作|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孔雁 张永广

相关文章
  • “实力让人惊叹”!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协会负责人眼中的中国机器人企业
    发布日期: 2025-04-26 09:33:00
    一场中国机器人的产业盛会,成为许多外国观众的拍照“打卡点”。 4月25日,在深圳举办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上,时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几名外国观众围着一台中国人形机器人拍照、录视频,而人形机器人则向他们友好地打招呼甚至鞠躬致谢。外国参展团在拍摄中国机器人产品在展会现场,证券时报记者通过一位经常驻足在各大
  •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发布日期: 2025-04-26 09:33:00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
  •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东岳乾坤定,黄河一缕分
    发布日期: 2025-04-26 07:31:00
    文|孙晓明泰山有四大景观: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汉代《泰山记》云:“黄河去泰山二百馀里,于祠所瞻黄河如带,若在山阯。”泰山四大奇观中“黄河金带”即摹此景象。由于地理距离贴近,使泰山与黄河产生密切关联。对此,历史研究学者许兴凯曾作诠释:“泰山!五岳之首的泰山!本来是我们中国的象征。国
  • 2025小梅沙第二届桨板公开赛“五一”开赛
    发布日期: 2025-04-25 23:35:00
    作为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风靡的水上运动,继去年在小梅沙度假村海域举办深圳市盐田区首届小梅沙桨板赛后,深圳市盐田区2025小梅沙第二届桨板公开赛也将在今年5月1日-5日期间举行。去年比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此次赛事由盐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深圳市特发小梅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盐田区盐田游泳协会等单
  • 地球局|中国首个部长级“2+2”对话机制,为何选择印尼
    发布日期: 2025-04-25 11:35: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恩霆4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和国防部长董军在北京与印尼外长苏吉约诺、防长沙夫里共同主持两国“2+2”对话机制首次会议。这是中国在全球建立的首个部长级“2+2”对话机制,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这标志着两大邻国、两大新兴经济体和两个发展中大国的战略互信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