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可杨 每经编辑:董兴生
4月1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显示,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智谱”)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由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辅导机构,成为第一家正式启动IPO流程的“大模型六小虎”。
今年3月,智谱CEO张鹏曾公开表示,智谱会持续推进融资工作,包括IPO前的准备工作也在持续有效地进展过程当中。
4月15日,行行AI董事长、顺福资本创始人李明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从A股到港股,今年资本市场整体流动性提升,政策加持之下,人工智能的热度也居高不下,智谱此时上市难度较小。另一方面,智谱选择了一条相对比较容易商业化的路,即ToG、ToB(政企端业务),也为其上市提供了一定的业务支撑。
根据备案报告,智谱的上市辅导计划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4月完成摸底调查、制定方案等前期准备,5月至7月进行集中培训、持续尽调并规范整改,8月至10月完成考核评估并筹备上市申请文件。按照这一时间表,智谱计划在2025年内完成上市前的所有合规流程,为登陆资本市场铺平道路。
备案报告显示,当前,智谱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唐杰、刘德兵。唐杰直接持有智谱7.4081%股权;刘德兵直接持有智谱0.2554%股权,并通过持股平台合计控制智谱17.3966%表决权。唐杰、刘德兵通过一致行动人李涓子、许斌、张鹏、宁波慧惠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计持有智谱12.1600%表决权。
今年3月,针对公司完成股改事项,智谱CEO张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完成股改是朝着IPO目标去的,并不完全取决于智谱自己的设计,也跟外部大环境有关。“智谱会持续推进融资工作,包括IPO前的准备工作也在持续有效地进展过程当中。”张鹏表示。
作为国内首家启动IPO的大模型创业公司,智谱近半年来的资本运作节奏明显加速。自2024年12月以来,智谱已密集完成超48亿元的融资,包括30亿元的D+轮融资及杭州、珠海、成都三地国资的合计超18亿元战略投资。2025年3月单月内,智谱连续获得杭州城投产业基金(超10亿元)、珠海华发集团(5亿元)、成都高新区(3亿元)的注资。
在技术探索层面,智谱同样动作频频。
早前,智谱就宣布2025年将是公司的“开源年”,计划推出新一代基座、多模态、推理与Agent(智能体)模型,并面向开发者全面开放。开源路上,智谱主要依托于其GLM(General Language Model,通用语言模型)架构,凭借GLM-10B、GLM-130B等开源大模型构建技术优势。
而在Agent探索上,2024年8月,智谱清言App上线视频通话功能;10月,智谱推出自主智能体AutoGLM,只需接收简单的文字或语音指令,就可以模拟人类操作手机的“Phone use能力”。目前,智谱已与三星手机展开合作。2025年3月,智谱在中关村论坛上正式发布了智能体“AutoGLM沉思”,其具备深度研究能力(Deep Research),同时实现实际操作,推动人工智能Agent进入“边想边干”的阶段。
智谱诞生于2019年,源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的技术成果转化。2021年,智谱提出自己的模型算法GLM,并发布了百亿模型GLM-10B;2022年推出首个千亿参数的开源模型GLM-130B。
在“大模型六小虎”中,智谱从一开始即押注G端、B端(政、企端)市场,成为商业化落地较快的大模型公司。
据智谱2024年末披露的信息,2024年以来,智谱商业化收入相比2023年逆势取得100%以上的增长,尤其是智谱推出的MaaS开放平台bigmodel.cn迎来高速增长,MaaS平台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年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倍,日均Tokens消耗量增长150倍。MaaS平台已经吸引了70万企业和开发者用户。
智谱业务覆盖智能汽车、制造、大消费、金融、政务服务、医疗健康、游戏娱乐、文化旅游等行业,近期推出的Agent带动大模型在智能设备的落地。
C端产品智谱清言App拥有超过2500万用户,年化收入超千万元。清言可以通过文本、图像、音频、视频来进行多模态互动。
李明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智谱选择在2025年启动IPO,从企业经营策略上看是比较聪明的做法。他认为,从A股到港股,今年资本市场整体流动性提升,在政策加持下,人工智能的热度也居高不下。一方面,智谱此时上市难度较小;另一方面,智谱选择了一条相对比较容易商业化的路,即ToG、ToB,也为其上市提供了一定的业务支撑。
近段时间,智谱频繁获得地方政府投资,在李明顺看来是“资源换市场”的现实选择:拿到地方政府资金,本质上也是获取地方客户资源,为其To G、To B的业务模式提供更深厚的土壤。“从这一点来说的话,我觉得它(智谱)的商业选择是毋庸置疑的,比其他的‘六小虎’公司更懂得中国市场的情况。”
尽管智谱在技术、商业和资本多线并进,但其IPO是否将构成行业风向标?李明顺认为,具有C端影响力的大模型公司,目前都未大规模推动商业化,智谱选择此时上市,更多是资本节奏的体现。随着技术同质化的加剧,曾经的先发红利正逐步减退,上市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早一点上岸”的选择。
对于智谱上市后的表现,李明顺持“谨慎乐观”态度。同时,他认为其他“大模型六小龙”或独角兽公司短期内跟进IPO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部分企业仍在转型或寻求出路;另一方面,大平台型公司如阿里、字节也并不急于将大模型业务单独分拆上市。因此,智谱此番开启IPO更像是一个“阶段性个例”,难以立即掀起大规模上市潮。“现在上市,是对原来股东的压力的释放,也是对管理团队未来压力的释放,我觉得是仅此而已。”
每日经济新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见闻文章网 琼ICP备2023007320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