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远 文/摄
在荔浦市的马岭镇,有一座历史久远的古寨,它毗邻阳朔县,闻名遐迩的世界溶洞奇观桂林市银子岩旅游度假区就坐落在其内。每当春暖花开时节,桃红柳绿,碧水荡漾,它就成为踏青、赏花、垂钓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这就是马岭镇银龙古寨。
银龙古寨依山傍水而建 ,寨内古建筑依然保留完整
宋元烽火话沧桑
银龙古寨又称小青山古寨。民国三年的《荔浦县志》记载:“小青山,穹隆百丈,山有五岩,最高者曰高岩,次连两岩曰双岩,近地二岩曰牛岩”。古寨始建于宋末,1053年宋仁宗皇佑年间,狄青率部南平叛乱,其先锋杨家将之后杨文广屯兵镆鎁关,小青山周边为营盘,民国三年的《荔浦县志》记载:“镆鎁山,四十里,在马岭街尾。险峻如刃,昔人置关其上……镆鎁山西高千寻,顶有坪。”现在各营盘名址尚存。相传杨文广为震慑“南蛮”,铸将军铁帽百数余斤置寨前铁帽岭,非膂力不能取之。战事平息之后,依独立而洞穴通天的小青山建民居以休生养息,随后逐年建成银龙古寨。历经沧桑岁月,银龙古寨内至今保存着数十座明清两代时期的建筑及清代抗法英雄陈嘉旧居。银龙古寨内青砖、灰瓦,房宇高大、古朴典雅,堪称岭南古村寨的典范。如今古寨内古树参天,山脚碧水清溪,依山傍水,集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景观于一体,令人神往。
由于小青山独特的山势及古老的山洞,耸立于镆鎁关前,傲视关前平川,背托群山之险,有暗河瀑布流于寨中,加之古寨关隘牢固,为周边历代村寨防御之冠。即便村寨失守,可退通天洞内据守古寨。故古寨通天洞仍有寨门石门槛遗迹,半山腰围墙、炮台、洞楼等依然还在。抗日时期,小青山屯村民凭借寨门、寨墙天险屏障与日寇周旋,日寇莫之奈何。也正由于此处既复杂又独立,国内革命战争时,韦拔群委派八步县委书记何仕育到小青山以打工为名发展村民龙朝章、龙朝佐等八名为地下党员,并以小青山为发展基地建立武工队,为迎接新中国解放做出贡献。
雄关险隘护安宁
银龙古寨现寨中主要居民龙姓家族的先人为明万历进士,时任平乐知府。所以至今古寨所存完整的民居建筑群是明朝中后期所遗,经历清代不断扩大完善,占地在4000平方米,银龙古寨内有十二巷,均设闸门,各寨门亦有不同内涵。
银龙古寨总门履祥门,古寨内沿着深巷道路延伸有思文门、崇武门、仁慈门、德心门、劳心门、安定门、怡情门、中兴门、关隘门、边寨I门、边寨II门等。
银龙古寨总门履祥门
银龙古寨总门履祥门,取其安内而御外之意,古寨人期盼祥和、温馨的清平盛世。古寨内其他寨门亦有不同内涵,现今劳心门仍悬挂同治年间“大年永享”大匾,为当时钦命翰林院编修提督广西学院郭为贶赠该寨乡耆龙廷玉老登仕郎八旬荣寿之庆,人们称其“劳心伯”,寨内外,事无大小,老人家素以“多事为荣,解囊相助为乐”,历经百余年,依然悬挂于门额。关隘门则为前辈寨民唯恐贼匪敌人破总门履祥门长驱而入,遭殃惨重,暂可转危为安而建,可见古寨前辈人智勇双全;安定门则是在当时动乱环境中,众议村规民约,垒石砌墙,建墙立门,按自卫防御需要,合理布局设置枪眼刀孔,唤起寨民同心同德,得以安定,故曰“安定门”……
银龙古寨内以传统经典四合院为主,其房屋为翘檐斗拱青砖木结构,门楼窗棂雕花,古寨保存下来的家具多为明清时期,式样古朴典雅,保存完好者居多。寨中历代记事碑刻原貌原地所存依在,其中嘉庆十五年(1810年)的石碑,相当于今天的村规民约,在古寨牢牢地站立了200余年,此为少见的历史碑记。
英烈忠魂照古今
“一战功成寒寇胆,九天谧予悯臣忠。”这是对抗法英雄陈嘉的高度赞誉。现如今,银龙古寨内抗法英雄陈嘉铜像依然屹立,前辈寨人还为其设祠。沿着银龙古寨国道而行,到达五凤岭,清末抗法英烈陈嘉墓规模颇宏。据史料记载,民族英雄陈嘉,荔浦马岭镇人,生于道光己亥年(1839年)。陈嘉年幼清苦,少年从戎,立志报国,至光绪十年(1884年)已晋升为千总副将。法国入侵,人民惨遭凌辱,为救民于水火,身为军人的陈嘉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和天职,誓死请命,督师镇南关抗法保国,由于战功卓著,深得广西提督苏元春的青睐。皇封建威大将军,诰授二品顶戴花羚。1885年殉国于龙州,享年46岁,为念英烈,朝庭立传1887年于龙州建祠祀典。在银龙古寨一箭之遥的国道旁,则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岭古墓群,此墓群庞大,自东周至西汉俱有。
巷道深深春花开
星移斗转,在古寨先辈的耕耘下,如今的小青山屯村民修缮古寨、铺道路、搞旅游……“有了银子岩,一世不缺钱”,时下,品尝农家宴、芋头鸡,寻找梦幻家园“世界溶洞奇观”,正成为古寨村民的新生活。
来源: 桂林晚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见闻文章网 琼ICP备2023007320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