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第三届昌宁邀您来采茶暨千年茶乡文化旅游节开幕。经过一整个冬天的蛰伏,保山昌宁的春茶终于盈盈舒展,似乎要迫不及待跃下枝头,被一番炒制之后,在翻腾的水中获得新生。在古茶树群落四处分布的昌宁,位于漭水镇沿江村茶山河的茶王树,更是备受关注。据了解,这株茶王树将于5月初进行采摘。
茶王树风姿
在古木蓊郁、岚烟缭绕的昌宁漭水镇沿江村,有一个美丽而古朴的村寨——茶山河,因为生长着一株3000多年的古茶树而闻名。很多人最初是从朋友圈认识它的,乍眼看去那一瞬间无不感到震惊——镜头仅仅只容得下主干部分,无法看到根部和树枝,而苍劲粗壮的树干已铺满了整个画面,似乎是要用力挣脱出手机,无穷无尽地延伸到外面的世界,给你留下太多的想像空间,让你去脑补它纵横交错的根部、枝繁叶茂的身躯、遮天蔽日的树冠。
茶王树远眺
在《昌宁古茶树图谱》第48页,它以这样的描述存在着——昌宁001号古茶树:户主翁大国。生长于漭水镇沿江村茶山河村民小组宝家洼子,海拔2381米。树高16.8米,树幅8.0米X7.0米,基部干径109厘米。属野生大理种茶,俗称报洪茶,树龄千年以上。年产干茶10千克。适制红茶、绿茶、普洱茶。
解读这些信息,可以窥探古茶树的科研价值和商业价值。
茶山河海拔2400米,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1480毫米,属于澜沧江流域天然宜茶地带。河谷低处,溪流之畔,在上千年日月精华、天地雨露的滋润下,这株古茶树与空谷幽兰为伴,自由呼吸,自在生长,方才“修炼”出现如今壮硕、需四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的躯体,成就了“茶王”的美名。
四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的茶王树
林木掩映间,陆续有零星的人家散落在路旁,一派鸡犬相闻,岁月静好的光景。这里地广人稀,家家户户都有宽大的院落,房前屋后或旁边的地埂上、牛圈旁,三三两两的古茶树迎风招展。据说茶山河12户人家,家家都有如此雄赳赳气昂昂的古茶树。
房前屋后的古茶树
《昌宁古茶树图谱》第6页记载,茶山河古茶树居群分布面积523亩,有古茶树297株,其中基部径围50厘米以上198株。
茶山河处处能见古茶树
拾阶而下到了河边,那棵兀自矗立在河岸的茶王树突然映入眼帘,让你顿时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清脆的撞击——那是一股来自大自然的力量、生命的力量。尽管来的路上曾有很多株古树让你以为是茶王树,但当它真的来到你面前,你用不着怀疑,因为它高大傲人的身姿、唯我独尊的霸气,无一不在显示着王者风范。
茶王树下打个卡
立于2015年5月8日的《茶王记》碑记载——此株“昌宁茶王”得益于祖祖辈辈守护……其毫肆显,如霜披雪覆,其形粗壮,若遒枝健狂,得尽深林山野之气,茶汤轻雅,如空谷幽兰,谓之古茶珍品,不可多得也。
《茶王记》碑记
曾经,古茶树的价值连主人家也不知晓。茶树主人翁大国说,“我小时候听寨子里的老人讲,这些老古树茶吃了肚子会泻,就不敢喝。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吃起来就不会泻,才晓得是那个时候生活艰苦,吃饭没有油荤,而古树茶茶气重,刮油,自然就会泻肚子。”翁大国咧着嘴腼腆地笑,“他们说喝了这个茶以后嘴好在呀!”
翁大国手捧鲜叶喜笑颜开
“以前供销社收茶叶,运到藏区做酥油茶。那时候才六角钱一公斤。”翁大国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要靠走路,赶上两头骡子把叶子驮出去,一天来回,两头摸黑。”近几年,茶农们不用出门了,村里的古树都被早早预订,各路买家直接上门,亲自采摘了带走。
鲜叶萎凋
翁大国家的房子是近两年新盖的。一旁老屋的檐下挂了十多支火腿,显然生活改善了许多。主人家依旧是火塘煮水,在饭桌上泡茶待客,朴实,热情。
日子红红火火
翁大国热情好客
主人家可爱的小羊群
山里无信号。在这里传不出信息,也收不到干扰。
如此偏僻之地,如此淳朴之民,才能获得造物主的青睐,守护如此珍稀的古树。
如果不是十多年前,一位挂着相机的昌宁伙子鲁子文如被神灵召唤般偶然闯入这个偏远的深山谷底,发现了这株古茶树,并欣喜地带着制成的茶叶回去,它又会是一番怎样的命运呢?
主人家的另一株古茶树
千年古树沉默着,却又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耄耋老者,无言地传递着来自远古的神秘的召唤。
昌宁县是全国首批四个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也是全国唯一注册认定的“千年茶乡”,现有茶园31.4万亩,古树茶20余万株,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古树茶群落在田园、漭水、温泉、大田坝、更戛等乡镇均有分布。
昌宁茶资源丰富
昌宁漭水黄家寨古茶园
近年来,外界对昌宁古树茶的认知度不断提高,每年春茶采摘期,当地茶农纷纷抢抓农时、赶采春茶,供应市场。各地茶商、游客慕名前来之际,莫忘了来一趟茶山河,邂逅三千年的茶王树,品味时光的氤氲。
春茶季采摘忙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虞青
编辑:胡楠
审核:钟玲
终审:彭德光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见闻文章网 琼ICP备2023007320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