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姚春燕
在王先生的胸口,有一条长约20厘米的伤口,这是他4个月前在上海被确诊A型主动脉夹层并紧急手术后留下的。
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心血管疾病,手术将王先生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但术后的康复依然是一个严峻而漫长的过程。为了方便治疗和照顾,术后家人将他转入浙江新安国际医院重症康复科继续治疗。
高烧突袭 感染谜团亟待破解
手术的成功只是第一步,对于经历重大手术的患者来说,“抗感染”又是一道艰难关口。王先生高烧来得毫无征兆,并伴随着胸闷症状,原先手术时放置引流管的地方也不断有渗液。超声检查显示王先生的两个胸腔包括心包聚积着大量积液。
重症康复科团队一边查找感染源头,一边积极对症治疗,引流积液,调整抗生素。但高烧每天傍晚就像闹钟一样准时到来,折磨得王先生愈发虚弱。
纵膈引流切口处渗液过多,这可能是感染源头,但心包积液很可能引发脓毒血症休克或化脓穿孔。团队决定先为王先生做增强CT,结果显示:主动脉旁的心包积液高度怀疑发生感染,但好在未与主动脉主腔连通。为了尽快控制病情,团队计划先引流干净积液,并留取样本进行培养,确定致病菌。
多学科联合,破解感染困局
紧接着团队“双管齐下”。一方面进行心包积液引流,心包积液位置特殊,空间狭小,操作难度极大;另一方面,好在超声科副主任黄海生有着丰富的穿刺引流经验,在人工血管旁狭小的间隙中精准定位,成功为王先生放置纵膈引流管。当250毫升“奶茶色”的感染性液体被引出时,医护团队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正是王先生高烧不退的“罪魁祸首”。
医院普通外科团队为王先生在纵膈引流切口实施VSD负压吸引,加速创面愈合。
后续的日子里,医护人员密切关注王先生的病情变化,精心护理。为防止引流管堵塞,他们每天小心翼翼地冲洗管道,避免堵塞。随着时间推移,引流液逐渐减少,王先生的病情也一天天好转,食欲和睡眠也显著改善。35天的精心治疗后,王先生终于出院回家。
35天拉锯战 创面“勋章”见证重生
不久前,团队上门随访,听王先生爱人说他已经长胖了10斤,胸上那条20厘米的伤疤愈合得很好,大家都打心底里高兴。
重症康复没有捷径。其实,像王先生这样经历开胸、开腹大手术的患者,术后管理难度极大,病情复杂又危险。新安重症康复科的初心就是陪伴患者走过这段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康复之路。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见闻文章网 琼ICP备2023007320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