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园绿地如何“敞开来”“活起来”?江苏4项经验被全国推广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印发《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总结各地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口袋公园、城市绿道、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可复制经验。记者从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获悉,江苏有4项经验入选,被全国推广。
江苏入选的4项经验分别为:南京市罗廊巷以西口袋公园、无锡市大丁儿童友好公园、泰州市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张家港市“樟小园”口袋公园体系经验。一起来看各地具体做法。
南京市罗廊巷以西口袋公园
类 型:口袋公园
主要举措:盘活城市低效空间
江苏省南京市将罗廊巷以西原有棚户区改造为口袋公园。在更新过程中,当地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增强居民主人翁意识,形成规划设计的良性互动,打造宜居绿色空间。注重空间织补与融合共生,保护改造重要节点,延续历史文化,完善城区织补,实现多功能合一。同时,结合小店焕新计划,围绕公园植入创意商业、潮流运动等新兴业态,建立长效运管机制,拓展收入渠道,保障管养资金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
无锡市大丁儿童友好公园
类 型: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主要举措:提升公园活力功能
江苏省无锡市大丁儿童友好公园在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积极引入社会参与,广泛征集公园周边幼儿园和家长建议,确保满足使用者需求。公园优化调整沿路人行道线路,将行人从道路界面引入景色优美的公园林荫道,在绿地内增加家长等候区域,营造出安心舒适的共享等候环境。公园中增加丰富的文化、科普、展演活动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为群众增添了户外活动空间,提高市民群众休闲娱乐生活质量。在节假日期间推出花展、小型展演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助力公园焕发活力。
张家港市“樟小园”口袋公园体系
类 型:口袋公园
主要举措:完善口袋公园体系
江苏省张家港市通过将“樟小园”口袋公园体系融入区域特色元素,打造共享空间,重构历史文脉,完善绿色生态功能。在建设过程中,创新“公园+”设计理念,融合新技术,形成多元化主题模式,根据居民需求植入各类便利功能。公园引入智慧化应用,结合智能技术丰富游园体验,实现精细化管理,采取共治化管理机制,招募“市民园长”参与公园管理维护,持续优化功能,提升城市街角空间品质。
泰州市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类 型: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主要举措:健全开放共享工作机制
江苏省泰州市建立“商业共享反哺公众共享”及以“经营思维”代替“管理思维”的公园运营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开辟机器人餐饮、音乐烧烤、轻奢露营、草坪婚礼等多种新业态,营造多元化、个性化、可持续的消费场景。公园中将草坪组团划分为景观草坪、游憩草坪、运动草坪三种类型,明确可开展的活动类型,灵活设定不同草坪轮换养护周期,保持绿地开放环境的四季健康。(白雪)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见闻文章网 琼ICP备2023007320号-23